教育部公布21种本科新增专业,机器人在其中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共21种,包括金融审计、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工会学、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人文、资源化学、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材料、电动载运工程、飞行器运维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未来机器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航空安防管理、无障碍管理。

截至目前,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792种专业。而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都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2800余个专业布点,占目前专业布点总数的4.5%。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074个;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503个,占比超过50%。

尤其是为了支持高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交叉工程专业类。

比如在此次增设的专业中就包含了数字人文、数据科学、未来机器人等多个专业,而这三个专业代表着未来数字经济转型的大方向。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强劲态势,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也倒逼各大相关技术持续升级。

以数字经济背后的技术为依托,机器人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据天眼查报告显示,近10年来,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数量逐年上升,仅2021年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就达到12.39万家;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22台/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13倍。

数字化转型,人才先行。不难看出,培养数字化人才队伍是中国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和核心驱动力。除了本科专业发展之外,基础教育的培育也是重中之重。其中,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学习,以确保青少年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学习能动性的能力,同时加强青少年信息和数据素养,数字内容创造,数字安全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才能保证为青少年提供和创造优质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机会。

当前,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全世界都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新课标的大背景下,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而机器人编程、少儿编程语言等素质课程作为普及科技教育的载体,正逐渐成为家长和中小学生热衷的培训课程。

以科技赋能校园,机器人编程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能力。

少儿编程相关资讯推荐:

编程对孩子未来有什么好处

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

什么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最后更新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2023-04-26 17:47:29
下一篇 2023-04-26 18:25: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