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这几年如火如荼,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少儿编程教育相关政策,助力少儿编程,国家都出台过哪些政策,带你全面了解少儿编程政策。
十八大以来,中央及教育部就频频下发相关政策,强调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重要性,并发布相关编程教育政策,助力提升孩子竞争力,致力于培育更多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面对由科技驱动的未来,编程是孩子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技能。国家也意识到了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出台了不少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使编程教育在国家基础教育层面更加普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近几年具体有哪些政策?
2022年——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并对什么是计算思维给出明确定义: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2021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2021年6月,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中“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部分中,提出“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2020年——教育部《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通过“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加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力度,将计算机编程、网络安全教育等纳入培训内容,支持中小学开设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

2019年——教育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017——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从以上众多政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和各省对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重视度。
其实,国外对编程教育的普及更为广泛,在英国5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编程,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少儿编程纳入教学大纲。让孩子学习编程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更能助力孩子的创新思维,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等多项综合性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在未来社会中,或许编程会成为每个孩子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让孩子早点接触编程,顺应政策加入到人工智能的学习当中,无疑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少儿编程相关资讯推荐:
少儿编程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从娃娃抓起科学吗?
最后更新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